top of page
呂澤康個人網頁
淺談中西醫治痛經 | 力報專欄 | 惠澤世人
唐代醫神孫思邈曰:“是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男性沒痛經,不能體會痛經是何等影響女性日常生活,嚴重者的疼痛更非筆墨可形容。臨床發現痛經很普遍,不容乏視。
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自初潮後就發生,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後者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而引發,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等,痛經亦可因子宮肌瘤、宮腔粘連等症引起。現代醫學認為體內前列腺素(PG)失衡導致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丶痙攣;子宮平滑肌不協調收縮,供血不足,引起厭氧代謝物積蓄,刺激C類疼痛神經元引起;子宮內膜中大量的白介素會使子宮纖維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或垂體後加壓素也可導致子宮肌層的敏感性,減少子宮血流,引起痛經等。
西醫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一般以抑制子宮收縮為主,除藥物治療外,手術治療則是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者的另一治療渠道。
中醫治療痛經必須辨別清楚是氣滯、血虛、血瘀還是腎虛引起,除了舌診及切脈外,婦科中醫還有很多方法可探測患者病因。痛經以實證多,虛證少,前者因不通則痛,後者因不榮而起,亦有虛實夾雜。舉例腎虛治法以補腎通絡,化瘀止痛為主;血瘀以化瘀止痛為首,常用《醫林改錯》之膈下逐瘀湯;氣滯兼血瘀要兼顧理氣疏肝,化瘀止痛,可用《證治準繩》的加味烏藥湯;寒濕凝滯則以温經散寒,活血止痛,用《醫林改錯》內少腹逐瘀湯;肝鬱化火要以清熱化鬱為主,才可化瘀止痛,多選用《傅青主女科》的宣鬱通經湯等。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者,可閱吾著作《治不孕錦囊》,茲不贅述。
文:呂 澤康 澳門中醫生
本文曾刊於《力報》專欄 | 惠澤世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