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女性月經週期與保健湯水簡介

女性月經週期可分行經期、經後期、排卵、經前期。上述四期皆可通過自己測量BBT(基礎體溫)而得知。BBT對女性來說,是十分有用,大家可把温度計放於枕旁,每朝醒後,在離開睡床前,先測量BBT。而作為保健或治療,女性都應該了解這四個時期,對不孕症、內分泌紊亂、痤瘡、失眠等患者更有著重要意義。

 

行經期,西醫稱為經期(MENSTRUATION)。是整個月經的結束階段,又是迎接新週期的開端,中醫認為是陽盛而轉陰之時,故此時期BBT高溫相下降迅速,一日或二日內便可由37度下降至36.5度,此期間中醫認為應避免寒涼食物,如:雪糕、冷飲等,以防止礙外正常經血排出。

經後期即西醫的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這段時間是卵泡( FOLLICLE )由始基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發展至竇前卵泡(PREANTRAL FOLLICLE),竇狀卵泡(ANTRAL FOLLICLE)及排卵前卵泡(PREOVULATORY FOLLICLE)的重要過程。從中醫角度上,經後期是指行經期結束至經間排卵期的這段時間,是開始陰長陽消,奠定陰長為基礎的時期。BBT溫度相對穩定地保持在36.5度,一般保健湯水中可適當地加入滋陰中藥,如:山茱萸、百合、龜板或鱉甲等 。

經間排卵期即西醫稱排卵(OVULATION), 排卵後的BBT應由36.5度,瞬速地上升到37度。從西醫角度上,排卵過程,腦、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器官都參與其中,成熟卵泡在高水平雌激素影響下, 排出卵子。從中醫角度上,《女科淮繩》引袁了凡曰:“天牠生物,必須氤氳之時,萬物化生……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絪縕之候,於一時辰間,氣蒸而熱,昏而悶,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狀……順而施之則成胎”。故一般保健湯水中可適當地加入少量活血化瘀中藥以助排卵,如:山楂、鹿角片或續斷等 。

經前期即西醫的黃體期(LUTEAL PHASE),由於排卵後黃體分泌孕酮(PROGESTERONE),孕酮可影響BBT保持在37度(高溫相)約14天,而排卵後7~8日黃體成熟,分泌量達最高峰後,便會逐漸下降。當雌、孕激素水平在這時期同時下降,使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的合成活化,接著子宮內膜血流減少,受損缺血的壞死組織剝脫,形成月經。從中醫角度,此時期屬陽為主陰為輔(陽長陰消),一般保健湯水中可適當地加入一些補陽中藥,如:山藥、桑寄生、菟絲子或續斷等 。另外,此時期由於陽過盛或陽不足皆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故易致各症狀出現,如:失眠、暗瘡、胸悶煩躁、乳房脹痛、頭痛、頭昏、腰酸或背痛等,這些就是所謂的經前綜合症(PMS)。失眠者可飲用合歡花茶;乳房脹痛者可飲用綠萼梅花茶或玫瑰花茶;腰酸背痛者可飲用桑寄生蛋茶。

上述湯水,必須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後,方可獲事半功倍之效。

文:呂 澤康 中醫生 (中國澳門)

本文曾刊登在《澳門日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