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談中醫治原發性“閉經”

原發性閉經(Primary Amenorrhea)是指年齡超過十六歲,女性第二性徵已發育,但月經還未來潮;或年齡超過十四歲尚無女性第二性徵發育者。患者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1/1000。導致原發性閉經的原因很多,染色體異常是其中的一項主要原因。有研究人員通過八十例閉經患者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異常核型廿七例,異常率為33.75%。目前,對於染色體畸變所造成的原發性閉經尚無法治癒,患者常見伴隨有多種異常體徵,甚至有腫瘤高發的風險,如可在青春期前發現並確診,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可以使身材矮小的患者得以改善,並能促進生殖器的成熟以及降低生殖腺的惡變風險等。另外,還包括患者生殖系統畸形或功能異常和下丘腦或垂體性原因,後者常見垂體泌乳素腺瘤,多見於二十至三十歲女性患者,故值得關注。閉經在我國醫學稱之暗經,中醫對該病的治療具優勢和潛力。

月經來潮是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及子宮生殖道之間精細的相互調節作用的結果,這個相互作用中任何一步出現問題都會造成閉經。在治療閉經上,西醫一般給予“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TR),即通過補充激素來治療激素分泌衰退或缺乏所引起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而激素替代療法在治療閉經時,除了補充雌激素(Estrogen)外,在適當時候亦要使用孕激素(Progesterone),才可以幫助患者造成月經周期,從而使月經再來,但臨床上的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因用激素則月經來,停激素則打回原形甚或更糟。臨床上體會到,患者停藥後外源性激素對下丘腦 - 垂體產生負反饋作用,患者內分泌失調更嚴重。而且美國已有很多關於激素替代療法的負面報告,使用後可影響患者患上以下疾病的風險很高,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高血壓等。而中醫以整體觀念,通過辨證論治,臨床有較好療效,常見醫師用“虛者補之”的原則,由補腎養血入手治療虛證閉經;養血溫腎法治療血虛腎虧型閉經取得了一定療效;醫師也可從調肝腎、補脾胃入手等。但治療前,必須辨別患者是原發性閉經,還是繼發性閉經(Secondary Amenorrhea)。

另外,按閉經病變部位分類:下生殖道及子宮的病變〈卵巢病變、垂體前葉病變、中樞神經系統(下丘腦)病變及甲狀腺、腎上腺及胰腺功能異常〉及按第二性征發育狀況分類;按病因分類:處女膜閉鎖、先天性無陰道、陰道橫隔、陰道閉鎖、宮頸閉鎖、始基子宮、苗勒管發育不全綜合癥、Turner綜合癥、單純性性腺發育不全、卵巢抵抗綜合癥、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癥、卵酶缺乏、垂體單一性Gn缺乏癥、垂體生長激素缺乏癥、催乳素瘤、生長激素腫瘤及其他等,均可導致閉經。

 

中醫治閉經可追溯到二千年前的《內經》,此中醫學經典鉅著內有一方就是專治閉經,處方為“四烏賊骨一藘茹丸”,所以中醫治閉經已很久,而且一直發展到現在,出現了不少婦科名中醫,如宋代的陳自明、清代的傅山等,他們治閉經的經驗不遜於現在醫學。近代婦科名醫夏桂成教授提倡的“補腎調周法”已為不少不孕婦女懷上寶寶,此法對原發性閉經患者也帶來福音。夏老指出:“治病先治人,治人先調心。”治療期間醫生處方用藥雖是要點之一,但要讓患者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也認識到自己在情志、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問題,促使她們糾正,再配合中藥及針灸,醫患之間共同努力及堅持,療效才會事半功倍。筆者臨床就常用從吾師趙可寧教授傳授的加減補天種玉丹、夏老的驗方補腎促排卵湯、歸芍地黃湯及滋腎生肝飲等,前二方主要針對排卵期陰陽轉化出現問題,多用在繼發性閉經或PCOS患者,後二方可用在原發性閉經。

文:呂 澤康 澳門中醫生

本文曾刊登在《澳門日報》

 

bottom of page